保加利亞沙皇國

出自The New Order Wiki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保加利亞沙皇國是巴爾幹半島的君主制國家,與希臘國羅馬尼亞王國土耳其共和國義大利王國塞爾維亞救國政府接壤。保加利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站在軸心國一邊,現在是團結協定的成員國。

歷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

保加利亞王國以「巴爾幹的普魯士」自居,這個頭銜可說是通過多年與巴爾幹其他國家的戰爭爭取而來。「小普魯士」是在俄土戰爭後鍛鍊而出,從奧斯曼帝國手中贏得了獨立,參與了第一次巴爾幹戰爭和後來的第二次巴爾幹戰爭,經歷了相當多的衝突。然而,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保加利亞致力於為沙皇斐迪南一世而戰。

然而,就像保加利亞在第二次巴爾幹戰爭期間的命運一樣,上帝保佑著保加利亞的敵人,保加利亞發現自己失去了領土和威望,《讷伊條約》讓保加利亞蒙羞。20世紀,保加利亞的命運似乎會很糟糕。

然而,事實證明情況並非如此,保加利亞的命運在1935年沙皇鮑里斯三世的反政變後發生了巨大變化,在前一年被稱為環節集團的軍事組織發動政變之後,保加利亞迎來了所謂的「保加利亞的黃金時代」。保加利亞很快就加入了新成立的軸心國之中:一個同樣充滿復仇主義的德國一心想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凡爾賽條約》報仇。因此,鮑里斯三世和他的政府樂意加入軸心國,儘管最初猶豫不決,但為了一雪《讷伊條約》之恥,保加利亞支持德國和意大利在巴爾幹地區的行動,在巴爾幹地區與其他軸心國並肩作戰。

戰後

儘管如此,保加利亞並沒有拿到它所希望全部領土。雖然自身從南斯拉夫王國崩潰中收回大部分馬其頓領土,但其未能從希臘人手中確保色雷斯,而是看到他們要求的土地被他們的前主人土耳其共和國奪走。儘管回報令人失望,但戰爭對保加利亞幾乎沒有消耗。真正的減員還在後面。

1950年代,德國經濟崩潰連帶到大部分南歐地區。災難對巴爾幹地區產生巨大影響,它引發了一系列經濟崩潰,甚至保加利亞自身也被波及。由於擔心三頭同盟入侵自己,保加利亞向團結協定求助,允許德國增加在保加利亞境內的駐軍,同時向陷入泥淖的德國經濟提供援助。所有這一切只會削弱沙皇政府的權威及其在國內和國際上的形象。

政治

保加利亞沙皇國是由沙皇鮑里斯三世絕對統治的國家。截至1962年,儘管保加利亞被認為是獨立的,但德國的影響力在日益增長。在遊戲中,保加利亞將面臨「馬其頓戰爭」,而保加利亞所做的選擇將決定這個國家未來的政治局勢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