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東亞共榮圈

出自The New Order Wiki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大東亞共榮圈,簡稱共榮圈,是一個囊括了東亞和東南亞大部分地區的陣營。由大日本帝國領導,由法律上獨立的國家組成。陣營內的所有國家都為日本提供軍事通行權,並且在某種程度上聽命於日本政府,或多或少依賴日本人。

共榮圈與三頭同盟墨西哥合眾國進行貿易。其為冷戰三極中可拉攏國家最少的勢力,只有義大利王國及其附屬國可能會進入陣營。

成員

成員狀態 成員 描述 國家精神
共榮圈之主 大東亞共榮圈,俗稱「共榮圈」,是一個由亞洲國家組成的聯盟,為反對西方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和解放亞洲而戰,至少日本人是這麼說的。實際上,除了為數不多自願加入共榮圈的成員之外,陣營大多數國家都是日本的傀儡政府,旨在為日本主子服務。共榮圈成員國在經濟、政治、軍事和一體化項目等各個方面合作。然而,最重要的是,它是日本控制其他國家的工具。
共榮圈核心成員國 當泛亞主義處於起步階段時,新京和南京被迫與東京結為聯盟,為日本的戰爭機器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中華大地上兩個傀儡國家與日本之間的文化聯繫,加上這兩個政權在早期就參與日本的所謂「聖戰」,使滿洲國和中華民國作為共榮圈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在共榮圈中有特殊地位。

然而,儘管他們在共榮圈其他成員中享有特權,但現實遠沒有看起來那麼樂觀。由於地位較高,新京和南京都必須為共榮圈——或者更準確地說是日本——的國防和基礎設施基金貢獻更大的份額。毋庸置疑,「核心成員」只是勒索中國人民的藉口,但無論是南方的「民國」還是北方的「帝國」都不會放棄這個政權合法性所依賴的頭銜。

  • GDP增長率提升: 7%
  • GDP勢力圈領袖比率: 5%
共榮圈獨立成員國 這個國家是大東亞共榮圈的一個獨立成員國,它自願加入共榮圈,而非是被強迫加人的樂保政府。 這些田家大多參與了1943年的大東亞會議,作為共榮圈創始國存在。

雖然獨立成員國的內政不受東京的直接幹預,但其經濟仍受日本經濟圍的影響,因而日本仍能對其施加顯著的影響力。

  • GDP增長率提升: 10%
經濟依附成員國 這個國家的經濟依賴共榮圈的財政支持才能存活。 為了獲得日本的援助,這個國家必須接受共榮圈指派的「顧問」的監督,並且必須每年向日本國庫償還債務。

這些「顧問」會保證該國政府不會濫用有限的自主權,也不會違背東京的意廊。

在某些常見的不幸情況下,如果一個國家無法及時向日本償還貨款,那麼它就別無選擇,只能向日本做出更多讓步,成為共榮圈的完全依附地位成員國。

  • GDP增長率提升: 3%
  • GDP勢力圈領袖比率: 2.5%
中國軍閥 中華民國從未像所稱那樣統一過全中國。早在中國被戰火吞沒的日子裡,許多與蔣介石結盟的軍湖向汪精衛及其政府投降,要么是出於在新秩序下生存的單純原望,要么是為了保存實力,直到一位英明神武的領導人損空出世、逆轉時局。

然而,這些政權雖然名義上從屬於南京政府,但在政治和軍事上都高度自治。無論是南京或東京,都很難對軍閥控制下的地區施加任何實質的影響;毫不誇張地說,除了沒有獨立名分之外,這些中國「省份」幾乎無異於一個成熟的主權國家。

  • 核心領土單位防禦: +20%
完全依附成員國 由於拖欠日本債務、政策不當等等原因,這個國家的內部事務完全由日本透過其政府部門中的日本「顧問」控制。

在這個國家,國家元首、政府首長、部長、軍事領導等職位幾乎都屬於禮儀性質。政府的任何決定都必須事先經過這些「顧問」評判、確保不會違背東京意區,方可作出。因此,整個國家機器其實只服務日本的利益,而本國公民的利益只能排在第二位,或許其實還要更槽。

  • GDP增長率提升: 3%
  • GDP勢力圈領袖比率: 5%
日本軍政監 該地區由日本軍部臨時或長期設立的軍政監管理,直接聽命於遠在東京的大本營,當地的文官政府基本上沒有任何實權。這是除完全吞井外,日本對一個國家最直接的影響形式。
  • GDP增長率提升: -3%
  • GDP勢力圈領袖比率: 3.5%
企業國家 廣東國與其說是一個國家,不如說是一個巨大的企業樂園,廣東國的主要目的是促進企業的貿易和廉價製造業,這些企業通過其在廣東省立法會的代表權施加政治影響。整個國家,尤其是城市,基本上沒有貿易法律和限制。無數的血汗工廠點綴著這片土地,企業的象徵意義如此之大,以至於人們忘記了最終從這種畸形的秩序中受益最多的是日本,而不是企業。
  • GDP增長率提升: 7.5%
  • GDP勢力圈領袖比率: 7.5%
觀察員國(日本贏得大東亞戰爭) 這一地位代表著這個國家正通過廣泛的經濟和外交協議以及低級軍事人員培訓,逐漸過渡到共榮圈的正式成員國。這些國家之間的市場通常由日本商品主導,並受制於日本投資者的想法,使國家能夠從東京控制中獲得一定的自由。
  • GDP增長率提升: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