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王國

出自The New Order Wiki
(重新導向自義大利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義大利王國是南歐的一個國家。它與西部的法蘭西國勃艮第騎士團國接壤,北與瑞士大日耳曼國接壤,東方是克羅埃西亞。其完全包圍聖馬利諾摩納哥梵蒂岡。義大利坐落於亞平寧半島,沿著地中海擁有廣闊的海岸線,並控制著地中海最大的島嶼撒丁島和科西嘉島。如果考慮義大利王國的殖民地,其也與土耳其共和國伊比利亞聯盟和東部巴爾幹國家接壤。

義大利在許多地區控制傀儡政府,如黑山王國埃及王國希臘國聖馬利諾克羅埃西亞王國葉門以及許多如殖民地,例如黎凡特總督領阿爾及利亞軍事管理領地海灣總督領義屬東非。在石油危機爆發後,伊拉克阿曼沙烏地阿拉伯、蘇丹也可能成為義大利的衛星國。

歷史

二戰

1922年,國家法西斯黨上台,標誌著義大利走上法西斯道路。法西斯主義者奉行極權主義,粉碎了政治反對派,同時促進經濟現代化,遵循傳統社會價值觀以及與羅馬天主教會和解。法西斯政府經歷了幾個不同的階段。第一階段(1923-1925)名義上是議會制度的延續,是「合法的獨裁」。然後是第二階段(1925-1929)建立法西斯獨裁政權。第三階段(1929-1934),行動較少。第四階段(1935-1940),特徵是侵略性的外交政策:從厄立特里亞和義屬索馬利蘭發動對衣索比亞的戰爭,與國際聯盟對抗,導致自身被制裁。這階段義大利的經濟逐漸自給自足,也與德國簽訂了鋼鐵條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開啟了第五階段,義大利在非洲,地中海和中東取得了成功,促使義大利王國形成。

戰後

義大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是軸心國的重要成員,直到戰後與德國交惡並離開軸心國,組成三頭同盟。墨索里尼對德國突然和不可原諒的背叛感到憤怒,他給義大利蒙上了強烈的反德色彩:1938年的種族隔離法被廢除,義大利正式支持猶太復國主義,歡迎數以萬計的猶太難民進入新成立的黎凡特總督領。有人說,作為決裂前給他前盟友的最後「離別禮物」,義大利甚至幫助波蘭抵抗運動的英雄卡齊米日·索斯恩科夫斯基秘密返回祖國,從而讓波蘭地下國重生。

與德國決裂產生了意想不到但積極的後果,大大幫助義大利從戰爭中恢復過來。日本重啟了與義大利的貿易關係,特別是石油貿易,甚至美國也開闢了與三頭同盟的外交和貿易管道,他們認為三頭同盟在日益危險的歐洲是較為溫和的力量。此外,透過與德國經濟脫鉤,義大利勉強避免了50年代德國經濟崩潰的打擊。

1962年,墨索里尼去世後,領袖的衣缽傳給了他選擇的繼任者加萊亞佐·齊亞諾。齊亞諾選擇用溫和的手段施行統治,夢想將義大利重新自由化。

經濟

義大利經濟充滿活力,其從三頭同盟和隨之而來的貿易條約中受益匪淺。義大利位於地中海的中心和三頭同盟的其他兩個主要成員國之間,該國已成為地中海的貿易中心和資源交換地,使義大利企業能夠慢慢恢復生機。雖然經濟尚未完全恢復,但觀察家大多相信義大利經濟將維持目前的溫和成長趨勢。

軍事

從軍事角度來看,義大利戰後發生了很大變化。雖然1940年的義軍腐敗且完全沒有準備,在技術和訓練方面都落後,但德國援助和戰爭的教訓使義大利最高統帥部能夠汲取教訓,並扭轉了在殖民地的接連失敗。義大利緩慢而穩定地設法填補了軍事短板,並在德國的幫助下佔領阿爾及利亞和埃及,儘管意屬東非與軸心國的其他地區孤立,但盟軍難以在該地區推進,這主要歸功於非常規戰術、對當地地形的了解和當地武裝部隊拒絕投降。

1962年,義大利軍隊是僅次於德國的歐洲第二強軍,僅次於德國、日本和美國的世界第四強軍。

義大利皇家海軍無疑是義大利最強大、資金最多的軍隊。義大利皇家海軍完全控制著地中海,使伊比利亞聯盟土耳其艦隊難以望其項背,並不斷提醒德國地中海是「我們的海」,而不是德國的。地中海的特殊構造導致義大利皇家海軍專注於大型戰艦和小型航母,後者裝載戰鬥機以保護更脆弱的無畏艦免受敵方轟炸機的襲擊,艦隊的魚雷轟炸機和大型飛機駐紮在島嶼和陸地上。雖然大部分海軍都駐紮在義大利本土附近,但在紅海和阿拉伯半島周圍駐紮著較小的分遣隊,以確保殖民地的石油供應。

義大利皇家陸軍雖然不像宣傳海報中那樣,但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每個地形都有專精的部隊。雖然義大利有一些仿照德國裝甲師的現代裝甲師,但亞平寧半島和殖民地的地形主要是丘陵、山脈和沙漠,對義大利來說部隊專精於不同的地形更有利。摩托化師非常適合快速重新部署部隊,並且用途廣泛;「阿爾卑斯」山地部隊擅長在從阿爾卑斯山到埃塞俄比亞峽谷的險峻地形中作戰,而沙漠軍團、海軍陸戰隊和傘兵則在需要時用來保護關鍵資源。最後,由殖民地原住民組成的「阿斯卡利」部隊確保義大利的能夠對殖民地上的任何威脅做出快速反應。

義大利皇家空軍,雖然沒有德國空軍那麼大,但它是現代化且用途廣泛的,從靈活的戰鬥機到轟炸機。從法西斯主義誕生之初,國家法西斯黨的許多創始人如加布里埃爾·鄧南遮到伊塔洛·巴爾博,都對航空旅行著迷,原因包括文化層面和軍事層面,尤其是後者鼓勵私人飛行作為一項運動。

政治

義大利在非洲和阿拉伯擁有大片殖民地一一大部分是在戰後獲得的,作為幫助德國擊敗地中海盟軍的獎勵。在利比亞和義屬東非的戰前殖民地中,增加了突尼斯、埃及(作為保護國),黎凡特(令土耳其十分懊惱),石油資源豐富的海灣總督領和埃塞俄比亞以南的肯尼亞。

與其他擁有殖民地的國家相比,義大利的殖民地相對穩定。雖然義大利的大量殖民地都存在抵抗,但遠不及德國的專員轄區和共榮圈內部有組織,有規模的抵抗。這主要是由於許多人認為義大利抓住當地人的弱點並採取了有效的行動。由於義大利殖民當局不喜歡以蠻力鎮壓抵抗的軍事和經濟實力,他們更偏向與地方領袖討論和妥協,而不是盲目的鎮壓,義大利總督以對當地人的熱情態度而聞名(例如阿梅代奧·迪·薩伏伊-奧斯塔,義屬東非總督)或他們透過巧妙的手段維持和平(例如卡洛·阿爾貝托·達拉·基耶薩,義屬黎凡特總督)。雖然極端分子、狂熱分子和恐怖分子仍然存在,但義大利的大多數殖民地的原住民至少可以容忍義大利對當地的統治。

義屬東非在60世紀中旬必定會崩潰,但義大利只有在處於法西斯政體且非齊亞諾領導的情況下才會嘗試奪回東非。

外交

在外交上,義大利正處於十字路口。雖然義大利王國是三頭同盟的「事實上」的領導者,但它反對德國的熱情正在消退,另外兩個成員伊比利亞聯盟和土耳其由於領土利益衝突而抱怨越來越多。由於西班牙和土耳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時保持中立,義大利擁有大片優質殖民地,只把殘羹剩飯留給其他國家。現在伊比利亞聲稱擁有整個阿爾及利亞,而土耳其則抗議義大利對黎凡特的統治。許多人認為這是三頭同盟即將崩潰的跡象...

同時,義大利王國被許多人認為是唯一一個擁有能夠在可能的第三次世界大戰中抵抗德軍的歐洲國家,特別是考慮到義大利核心領土受到阿爾卑斯山的保護,阿爾卑斯山幾乎是不可逾越的天然屏障,也是德國裝甲師的天然剋星。因此,日本和美國都與齊亞諾溫和的法西斯政府有著正常關係。

如果義大利成功自由化,其可能會帶領自己的傀儡國加入自由國家組織大東亞共榮圈